大学电子课程有哪些?
作为在电子类专业待了四年的大二学生,我似乎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所学的具体科目也有差异,所以我只介绍我们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具体学习科目以及对应的课程简介与学习建议。当然,每个学期具体开设什么课是由学院安排,我们不掌握。我们能做的只有提前了解下大体方向,做好规划。 首先,大一新生学完了高数、线代等数学必修课后,会接触到模电,数电这样的学科基础课;大二学习微积分等其余数学内容的同时,会学习到信号与系统这样难度上升一个层级的学科基础课;大三开始接触专业课,就会有通信原理,计算机组成等等;大四实习或者考研准备。 大一大二学的科目相对简单,主要在学习基本概念和理论,这些科目的学习可以借助网课,B站上有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教材进行学习。
推荐学习顺序:先学信号与系统,再学模电,数电。为什么这样推荐呢?因为这三门科目在以后的通信,电子系统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相互之间有一些关联性,先学它们能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这几门科目:
1.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与系统的时频分析,拉普拉斯变换以及其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Z变换等。这门课需要学会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所以数学功底好的同学会比较占优势。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尝试着转换思路,用物理方法进行解释,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模电:讲解三极管,集电极开路门,场效应管等各种芯片的基础知识,学习如何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等进行电路的分析,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进行简单的测量操作。这门科目的实践性比较强,要多加练习。
3.数电:学习各种编码,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等,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如何用卡诺图进行逻辑函数化简,如何用真值表编写组合逻辑的程序。还要学习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硬件基础的知识点。这科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