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是白人吗?

席焰辉席焰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近来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竟然莫名奇妙地跳出了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墨尔本是白人吗?”。该问题来自百度文库的一个名叫“21克——如何从身体上准确判断一个的人是瘦还是胖?”的文档。

该文档的第1页的第1段的第2句这样写道:“在英文里,墨尔本发音‘默尔本’,与‘墨丘利’相近,是希腊神话中被视为主管商业及语言的神,即是现今国际贸易的交易之神,也是偷窃之术的传授者,所以说,墨尔本是偷窃之神居住的地方,这也许就是它的城市精神所在吧,在墨尔本,什么都敢偷,什么都敢玩,什么都敢吃……”

按照该作者的逻辑,墨丘利(Mercurius)就是“Melon”(猕猴桃),是“墨城”的英文名字。

众所周知,“Melon”(猕猴桃)是中国的特产,原产中国,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由英国夫妇引种到新西兰,1950年代由新西兰人引入美国加州,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美国发明者莱恩教授因培育出世界上的第一批猕猴桃而闻名于世。全世界广泛食用的猕猴桃并非产于新西兰,而是来自于中国,美国商业性栽培的猕猴桃都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

在法国“Lespinasse”(《植物学大全》)和日本的“桑科植物图鉴”中都有关于猕猴桃的记录。可以说这种地球上最奇怪的水果是人人都爱吃的水果,当然,除了新西兰人。

“墨丘利”(Mercurius)既不是猕猴桃,也不是柠檬,更不是橙子。他就是墨丘利,希腊语里的“Hermes”(赫尔墨斯)。

在罗马神话中,他是主司商业、运输、交通之神,也是媒人与旅行者的守护神。同时,他还是诸神传令的使者,可以说是罗马人心中信使的成功典范。赫尔墨斯是宙斯与凡人的私生子,他出生时双腿较长,在出生的前一刻他突然从箱子中跳出来,开始双臂两腿,后变成了四腿。双腿长出后,他就站在了奥莫乌拉山巅的大石头上,昂首挺胸,高声大吼。他的这一吼声惊动了正要生育梅尔佩斯的赫拉,躲藏于附近的森林中。为了不让宙斯发现,赫拉将梅尔佩斯变成了一只燕子。为了避免咬断脐带,赫尔墨斯由盒子中出生。因为脐带还没脱落,他便高声大叫以驱除其害。 这就是著名的“Hermes”诞生的传说,其中梅尔佩斯成为燕子(意大利语中“燕子”与“司机”同义),为飞机的发明作出了象征性的诠释。

从以上对墨丘利和赫尔墨斯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墨尔本与“墨丘利”根本没有关系,该城市的主人不可能把他们的城市称作“墨丘利”,这实在是一个令任何有正常智力的人费解的题目。

如果该作者想说的是西方人把橙子等水果的皮都吃掉,只留中间果瓤的做法是很“墨丘利”(即很不健康:与“只留果皮,饮其汁液”义同),那么,他应该直截了当地说“西方人如何如何”或“模仿西方人如何如何”,或者干脆引用“西方人这样做了”等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话语,而不是像题目的那样含糊其辞。

从该文章的其它部分来看,其作者还比较具有比较文化主义的意识,只是文中用词不太严谨而已。在介绍完西方人如何“墨丘利”之后,该文档继续写道:“在中国,吃水果要皮肉兼食,这在其他许多国家的人看来,也许不能理解,认为中国水果消费者“搞神秘主义”,不会享受简单快捷的吃水果的“洋方式”。其实,这是一种失实的偏见。中国文化中的果品之“养生”、“滋补”意识源远流长,这就是中国特殊的“水果文化”,这种水果文化,也许只有中国人、华人普遍具备吧!”

“水果文化”,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该水果在其本土的文化。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水果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占主流的。

例如,苹果。传说,释迦牟尼得道时,手中握着一棵果子,树上硕果累累,其中有4个苹果。因为有4个苹果,所以,“苹果”又称“缘分”。

又如,龙眼。传说,“龙跃于渊,其眼珠泛起蓝光,化为龙眼”。因龙眼有神幻之势,又是帝王的象征,所以,吃龙眼有祈福、吉祥之意。

还有,石榴。传说,它是一种开花、结果的神奇水果,花瓣为针,果内为子。在荷兰,恋人之间互相赠送石榴,表示会将对方融化在自己的心中。

荔枝。传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故事,使荔枝成为爱情和浪漫的象征。毛泽东称赞荔枝“南海明珠”,把广西的荔枝寄给周总理,说“一日食三荔枝,不辞长作岭南人”。

猕猴桃。传说,当年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发现这种奇果,遂冠名“猕猴桃”。又传,古代有个叫孙思邈的道医,住在一条被称为“妖狐”的深山僻静之处,以采药为生。一日,他在一座破旧古寺中撞见了一只狐狸,正在啃吃一种树上的奇异果实。狐狸看出他是常人,便对孙思邈说自己啃吃的这种果子名叫“猕猴桃”,吃了它可以延年益寿。孙思邈将信将疑,但还是采了一些回住处,反复试验,发现这种果子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还奇酸殊甘,积冷止痛。

菠萝。传说,当时波萝生长在热带丛林中,人们难得一见。有一个叫阿布萨罕的人,经常上山采药,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一天得以一尝波萝的甜头,回来后便让全家共享。由于采摘艰难,波萝成了贵族的水果,当时只有宫廷和贵族才能享用。

香蕉。传说,印度有个聪明孩子名叫“那耶”。有一天,他跟随爷爷到菲吉海边玩耍,发现海边的芦苇叶上缀满了红红的“贝壳”,那耶顺手摘下几个,入口甜脆。当老人告诉他,这是一种供神用的食物时,那耶大笑道:“这么好看的果子,怎么可以是供神的食物呢?要是人人都吃,怎么向神献呢?”说着,就把香蕉抛进大海。人们闻声跑来,见孩子扔进了大海许许多多的香蕉,都以为孩子发了疯,但看看他扔的方向,一个个心头都敞亮了起来。

当然,中国历史上吃水果不削皮者大有人在,而且,像“老佛爷”慈禧太后那样,水果连皮一起吃,反为有益健康的“时髦”者亦不乏其人。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水果文化”中,吃水果不削皮者大都只限于水果,像榴莲之类,只吃果肉,而像荔枝、龙眼之类的,则是“荔枝带叶,龙眼带核”。从没有像西方人那样,把橙子、芒果等一些水果的皮全部削掉,只吃里面那点果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