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出的芝加哥实验学校?
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896年的“公立学校”(The Public School),位于现在的芝加哥大学校园西部。1897年,它被改名为“芝加哥公学”(芝加哥第二十二中学)。它的校长是Charles H. Taylor,一个支持进步教育的富有趣味的英国人。他的教育理念在这所学校的课程表和学校设施中得到了体现。这所学校的课程设置很先进,包括科学实验、体操和课外社团活动;学校里还有图书馆、实验室、游泳池和大片草坪。学生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房间和个人用品。
然而,在20世纪初,这些并不是独一无二的理念。在当时的教育领域,许多新思想和创新正在涌现。比如,当时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霍斯曼(Milton Hoeschmann)就创办了以类似理念办学的“帕克学校”(The Parker Schools)。同样在芝加哥,另有一所学校“赫尔小学”(John D.Hull’s School for Boys)采用类似的寄宿生活制度并取得了成功。所以,芝加哥公学的与众不同并不在于它提出了什么新观念,而在于它真正将这种观念变成了现实,并且做得非常出色。 为了建立这种“新的”学校,Taylor和他的同仁们做了很多努力。他们一方面试图吸引最优秀的教师来任教,同时让这些教师的报酬尽量与同级别的私立学校相当;另一方面,他们通过提供比一般公立学校更丰富的课程和更多的机会,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由于这两方面的努力,芝加哥公学逐渐形成了优秀的教员和优秀学生之间的良性循环。
这种良性循环带来的结果就是芝加哥公学在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无论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还是对学生自主权的充分培养,无论是对教学大纲的精心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都使得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最好。在这种环境下,哪怕是资质普通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而才华卓绝的学生则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我看来,芝加哥公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它是一个“新的”学校,没有沾染上旧式公立学校那种任人唯亲、因循守旧的恶习;第二,它有一套完整而清晰的规划,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都明白自己的职责和要求,并能够为此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