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设计怎么样的?
“设计”这个概念可大可小,我以“设计文化”来替代它吧 谈到日本的“设计文化”,其实就离不开“手工艺”(具体可参看我写的另一篇文章) 在日本,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有用手工艺来创造价值的传统。
江户川乱步的小说《D坂杀人事件》里,就描述了三流小说家与一流刀具匠,以及靠手工绘制英日大字典的贫苦年轻人之间矛盾错杂的关系。 手工业者创造的不仅是商品,也是精神价值。
这些价值观被日本战后的经济学界所吸收,形成了“劳动价值论”,用劳动的价值来解释一切生产活动,包括商业、服务业等等。 而日本设计之所以能走到世界前列,也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套“设计文化”在背后支撑。
从包豪斯到孟菲斯,无数的设计组织或者个人,在探索设计的路上前赴后继。而日本在设计领域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也和它自有的传统文化及后发劣势密切相关。 二战以后,日本的设计师们一方面学习欧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却始终忘不了自己身为本土手工艺者的那份自信。
于是,他们在这两种完全相反的风格中找到了一条属于他们自己道路——追求简约与功能的同时,保留着设计师和工匠的精神价值,即使用审美来赚钱。 例如,1985年提出的CM设计方法,就是结合美观性与功能性做出的设计指导。而在1990年以后,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设计的内涵又多了数字化的表达。
然而无论设计风格如何变换,日本设计师始终记得,他们为什么要设计的原因——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所以我们现在的设计教育中,依然贯彻着这样的理念——培养大学生“为生活而设计”的理念。而不是像德国那样,只强调设计的艺术性或实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