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华人团结吗?
最近,很多关注新西兰华人圈的人大概也被一件事刷过屏了——2所位于奥克兰南岛的高中发生华人学生群殴事件,一对华人母子被十几岁年纪的华人少年殴打,而起因则是华男在公共车位上停车惹恼了华人少年。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连新西兰总理都出面谴责这种野蛮行径。不过,后来这位小孩的母亲称,孩子们其实都是好娃娃,这位少年只是为了在小伙伴面前逞能。小编很怀疑这种说辞的可靠性,因为这明明就是赤裸裸的以大欺小,何必找这样蹩脚的借口来掩人耳目呢?!
不过,这件事也确实让人深思,为什么年纪轻轻就逞匹夫勇,小小年纪就只知道以暴力解决问题?小编想,恐怕和新西兰的华人教育有关。
华人喜欢扎堆,这样的现象从国外到国内屡见不鲜。以前在北美,华人多住在加州和尼亚拉加等几个州,后来逐渐向其他国家扩散。这些居住集中的地方往往成了“中国城”,里面开设的各种中餐馆、超市、服装店等满足当地华人的日常生活需要。
但是,这样的城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地法律和当地语言让初来乍到的华人叫苦不迭,甚至有些奸商以次充好、虚报价格,骗得华人团团转。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华人聚居在一起,用汉字招牌,说普通话,甚至由住在的人自己制定一套“游戏规则”来调解争议和纠纷。
这样做,固然能减轻初来乍到的华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帮助维护自身的权益,但是,如果过了头,就容易产生“狭隘民族主义”了。这种“民族主义”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很真实地存在的,并且让原本淳朴的华人感情扭曲,仇恨扩张。
就拿这次奥克兰事件来说。据小编了解,奥克兰中学的中国人大多来自同一个地方——中国辽宁岫岩县。这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经济欠发达,生活相对苦闷。很多家庭为争取更好的生活而背井离乡,对故乡只剩下模糊的记忆。
而在新的地方,他们又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小的社会。这个小社会形成了自己的“规则”,并且以保护这个小团体内的“利益”为出发点,来判断是对和错。如果发生违背“规则”行为就有可能被排除在外。小编不是心理专家,但是,从其生活环境和所发生的事情来看,这些孩子难免不会再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仇恨、妒忌等不良情绪,甚至在遇到同样“错误”的事的时候,还会轻易地认为其他人所受到的处罚过轻,而自己受到的处罚过重,以致引发冲动,做出不负责任的鲁莽行动。
这种内心的不平衡,加上对父母“庇护”的依赖,使他们在遭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就以暴制暴,以歪曲的“民族感情”来宣泄内心的愤怒。这对一个年轻的生命而言,无疑是非常可怕、非常悲哀的!
作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中生活的民族群体,必须了解并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如果这个族群中的每个人都能以“小我”融入“大我”,相信整个族群一定会被这个国家社会更好地接纳,而反过来,整个族群也更加能享受自己民族带给他们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小编相信,只要新西兰的华人能够树立良好的主流价值观,摒弃不良的习俗,尤其是善于引导青少年的家长们认真对待这个问题,那么,总有一天,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团结、奋发向上的新西兰华人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