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优势在哪?
经过几年的研究,专家们发现,学生的优势学科往往是其后天努力的成果,特别是在哪些学科上进步最大,可以预示学生今后的成就。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每个正常人都有8种智能,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在——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体验智能。这8种智能是相对于他人而言的,我们可以笼统地说法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或者形象地说视觉——空间智能和肢体——动觉智能。关于9种智力的结构、功能、发展和评价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但是,人们往往只注意到那些靠书本知识教学、考试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的学科,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高低。在当今的社会招聘实践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学音乐、美术、体育、生物的同学,能力很强,但书本知识很少,自然高考也不能取得高分。另外,教师在选择试题的时候也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适当地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融进题目中,例如,数学选择题中有“小强身高1.65米,如果站在一块长到1.8米、宽1.5米的草坪上,草地长度应减少多少? ”这样的问题,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使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都能得到了培养。
当然,在选择加德纳提出的8种智能以外的课题进行教学研究时,不应过于拘泥形式,不注重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数学教学研究中,如果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则研究应该关注学生能否在现实情境中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出来。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改变知识、技能和方法的领域,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纳入知识、技能和方法的领域之中,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
再从学生方面看,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在语言——思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方面发展迟缓,他们的优点在于机体动作和音乐——韵律智能方面,具有特殊的技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是与人打交道,所以入学以后,在学习初期往往表现出不如学习好的学生。
但经过两年的学习以后,优势渐露,原因就在于差等生往往富有进取精神,有企图心,有毅力和耐力,韧性好,不怕别人嘲笑。而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畏难情绪较大,意志力经不起挫折,一遇困难就退缩。
所以,一些优秀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往往不适应。因为他们只具备一种或几种智能,而高校需要各种能力,所以在“显性”能力上,他们就落后于那些“潜在”能力发展平衡的学生。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兼备必要的知识技能,更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了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领域内的能力),特别是那些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中学教育就要改变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状况,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言、自由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