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开设预科了?
曾经拥有,如今绝版。北京大学2013级高考预科班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2009级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李旭阳。
在高考的报考指南书里,很多学校都设有“预科班”或“对口高职”等栏目。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这些栏目的由来以及学校开设的初衷?
2006——2012年,北京大学先后与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泰国玛希卓大学通过中方高校的转接,合作举办中马泰高等教育联盟预科暨北京大学海外学术课程;2009年起,北京大学开始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立大学合作举办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大学后课程(预科)。这些课程为来自国内高中的学生提供了在北大进行本科学术训练的机会。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先进的办学形式,却于2013年宣告结束。其原因,是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高考招生工作制度,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高高考成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推动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逐渐全面改革,以促进高校选拔符合自身培养要求的优秀学生,使普通本科教育尽早回归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评价的模式,解决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的系列弊端,消除高考“不公平”、“不可持续”弊端。
其实教育部文件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这里其实存在一种博弈。高考作为全国统一的选拔性考试,其存在的价值在于以较为公平合理的方式选拔一流年轻人才在国家机关和企业单位各个层级的流动和晋升中,获得较好的发展。现行高考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存在的合理性却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而预科的出现虽然相对更为公平合理,但是它打破了现行高考制度下对于人才选拔的相对合理性,其存在的价值实际上是在于弥补现行高考制度下,人才选拔的不圆满。或者说,它是一种对于所谓“不够完美”的相对完美。但这也只是“相对”的,因为无论是“完美”还是“较为完美”的世界,都不可能存在。
在人们对于人才的需求出现变化之后的今天,曾经有且仅有一次的高中(包括职高、中专、技校)教育,已然能够较为合理地选拔出那些足够年龄,并且有精力去学习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有着基本学习能力,和作为年轻公民所应具有的意志、品行以及兴趣、能力的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大学教育,该从怎样的角度去进行培养方案设计和人才选拔才更符合全面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合理分配和使用国家的有限资源,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话题。
对于人才的培养方案,应该设计在一千多个日夜的学校生活里。这五年里,作为学生,你们将不断学习到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这些知识,将逐步使你们头脑充实、视野开阔、理想升华,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
预祝北京大学2013级高考预科班同学们学业进步,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