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阶段导师如何选?

毕嘉昕毕嘉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题主现在所处的状况来看,选择导师时主要考虑的点应该是:1.该导师是否已经明确公布了下一年的招生计划;2.该导师是否已经公布了其指导的研究生已经获得的科研成果(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再核对一下这些成果是否都属实)。因为有的导师今年带了两个学生,可能其中一个学生顺利毕业找到了工作,但是另一个学生的论文迟迟没有通过答辩,这样导师在第二年就不会再招这一方向的学生了——当然这种情形发生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但是也的确存在。如果有已经毕业的校友能够提供一个导师大致招生情况的内部消息那就更好了。

除了上述两点外,选择导师时还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这个导师是博导还是硕导、这位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毕业去向如何(就业还是出国)、这位导师所研究的方向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等等。不过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属于次要的,真正最关键的一点在于: 选择一个导师就相当于选择了这个导师名下的研究生生活——这至少意味着你三年或者四年的时间要和他/她一起度过的。所以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否能融洽地相处至关重要! 如果能找到一个已经考入该导师名下读研的师兄师姐询问一番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没办法,那么就自己在知乎上看看这个导师的名字下面都有一些什么问答,这些问答的内容也许能反映某些问题。如果实在不行,就多看一些这个导师的公开讲座视频,从中也能了解到一些信息。

总之,选择导师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多一个心眼总归是有好处的。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你已经确定了想读博,那么请尽量避免选择一个刚刚博士毕业不久且还没想好要不要继续招收学生的导师。因为这样的导师很可能对博士生的培养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子很容易耽误自己。

褚文月褚文月优质答主

所谓选导师,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导师研究方向,即导师研究什么,是否和你心中的研究方向一致;二是了解导师的品德、学术态度和治学风格;三是衡量导师的学术造诣如何。这三点中,第三点通常可以通过导师的论著等来加以了解,一般不成为问题,有影响的往往是第一点和第二点。

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部分导师的研究计划是预先设定的,研究生入学后的工作就是围绕导师的研究课题进行的。还有一部分导师在研究生入学以后才给定选题,并且导师会列出研究方向的题目,由研究生选。

品行和态度是研究生最为重视的问题,因为涉及到日后接触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带有较强主观性,难以从公开途径了解,所以通常有两个办法:一是找该导师的在读研究生和以前的学生,旁敲侧击地进行了解;二是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在入学当年暑假就到学校进行了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