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大学有哪些专业?
目前,我国开设经济学专业的院校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6类: 双一流(45所):所有学校的专业设置均包括经济学原理、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三本必修教材;
五部委(17所):所有学校的专业设置除包含以上3本教材外,还包括政治经济学和投资学两门必修课;
其他20多所学校:这些学校的经济学专业一般只设置微宏观两个方向,个别学校可能设有人力资源、金融等专门化方向。
不论你在哪所学校的经济学专业学习,你最终拿到的毕业证上的专业代码都是020101K。 “K”的意思就是“可不授予学位”。也就是说,只要你学完本专业所有课程的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你就可以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毕业证书,但是不能获取学士学位证。
不过呢,也不是所有的经济学专业都没有学位,在部分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就有可能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所以,大家在选择报考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学院的招生简章。
一、经济学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外经济学理论发展前沿及趋势,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熟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运行模式,具备经济分析和经济活动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经济理论分析,也能够承担经济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经济理论和实际人才。
二、财政学
研究财政分配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财政分配,是国家(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各种公共需要,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以及 redistribution 中所进行的分配活动及其经济关系。分配和分配关系的运动形成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财政分配制度和财政分配 政策,是财政科学的研究内容。
三、金融学
是研究事物货币化的管理行为,在借贷成本(利息)作为调节手段的基础上,管理货币流通和信用的扩张与收缩。研究重点在资源配置的数量和质量,借贷的期限配置,以及价格(利率)的调节等。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供求及流通规律,利息和利率,汇率,汇价,财政收支平衡,银行及信贷管理,各类市场金融资产价格的调节,通货膨胀的度量和防范,金融体制,税收体制,债务体制,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货币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