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排名重要吗?
1. 大学排行榜有很多,国内有软科、武书连等机构做过一些排行,世界范围内最有名的恐怕就是QS了。这些排行有客观的原因在,比如某些指标的评分确实是有充分理论支撑的,所以能够得到广泛认可;也有主观的因素在里面,因为高校本身也存在实力差距非常之大的情况,为了便于区分把一部分高校归类并打上一个标签,这当然会受到非议,比如常春藤联盟就是一个例子(虽然现在已经没有所谓的“ivy league”的说法了)。不过无论怎样,大学排行榜的存在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激励,能够让不同地区的高校间相互比较和借鉴,这点是无可厚非的。
2. 中国大陆的高校主要采用计划招生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公平性上的确无可挑剔,毕竟只要分数够就能上个好大学,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无法考虑学生的喜好和专业倾向,导致不少学生入学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喜欢甚至极度反感,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另外,同一个学校不同的省份招生分数线会有差别,这种情况也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不过,自2003年开始,中国的高考开始实行平行志愿,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述问题的存在。
3.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出来以后,人们发现里面的许多学校都是之前人们口中的“双非院校”(也就是非985也不是211的学校),对于这些学校的同学在就业的时候是否应该和当年985/211的同学一视同仁呢?这个问题有些纠结,因为中国大学目前还是走的是评价导向,而不是真正的人才培养导向,所谓“双一流”建设其实就是砸钱建学科,对于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不过,社会上依然会倾向于接收名校的毕业生,因为这代表了优秀人才的选拔标准。
4. 目前中国的高校普遍都有多校区的情况,如浙大就有玉泉、西溪、紫金港等校区。这种多校区的大学如何给学生一个合理的定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将多校区的大学看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来衡量高校的实力,也许能找到一个均衡的方法。然而现实是复杂的,由于历史原因各校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将多校区的大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价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至于分校区能否代表总校的水平,这个问题就更有争议了。